2016 / 1 / 30

大三醫學生為什麼參加新思惟?

 

作者: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  余廸麟

 

 

00_YuDL

 

 

醫學生也來參加新思惟?

 

「啊!三下?」蔡校長此話一出,令在場十萬人都嚇傻了!

 

當然沒有這麼誇張 XD 不過,在一整天的活動中,確實有不少人蠻訝異為什麼大學生會甘願花 9800 前來參加活動。

 

回想起來,雖然這是頭一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,但從追蹤蔡依橙校長臉書、加入新思惟之友社團,看見不少新思惟活動剪影,也著實有段時光。剛好可以趁這次寫下論壇心得的機會,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路歷程。

 

 

01_YuDL

 

 

凌晨的心血來潮

 

02_YuDL

 

 

身為六年制的醫學生,許多課程都提早開課,甚至壓縮。而身為第一屆白老鼠,甚至經歷兩個月內就要做完以往上一整學期的大體實驗、寄生蟲、藥理概論、環境衛生的爆炸性課程。

 

在日夜顛倒的讀書過程中,有天心血來潮,把課程開始所有讀過的共筆和書籍拿出來放在桌上。看著堆在眼前的書山,除了記得無數個自己和這些書度過的日出,真要我通盤瞭解書中的各種知識,根本就是不!可!能!

 

除了課程內容量的編排問題外,現今的整合課程,平均兩到三個禮拜就一次大考,考完後沒有喘息空閒就得趕去應付下一場考試,對於上一段課程講到的事物根本沒空回顧,久而久之就變成考完就忘的狀況。

 

(橙編按:開始慶幸自己是大堂課年代的學生了,這樣操,我怎麼畢業啊 XD)

 

 

醫療崩壞,身為大學生的我該怎麼辦?

 

我拿起手機,看著上頭顯示目前是上午四點十分,我想著,從上大學到現在,花掉大半時間、賠上腦力和體力,最後卻得不到多少成果,到底在幹嘛?就算聽學長姐說,在學校學的是一回事,進了醫院才是真正的開始。

 

但,這就代表我要浪費四年的學生時光,在這些無效事物身上?而進去醫院後,面對的不是眼前的共筆,而是惡化的醫療環境時,又該怎麼辦?

 

 

百年孤寂的醫學路

 

03_YuDL

 

 

這是腎臟生理學,教授放出的一張 PPT,道出現代醫學生的未來發展。我看著這張投影片,又看著同坐在教室裡的一百多位同學們,我感到迷惘,難道我們的未來就是要這樣度過?

 

在 45 歲,花費人生一半的時光,所得到的,就只是一個教授身分?況且,就算成為教授,在逐漸崩壞的醫療環境,以及大老們環伺之下,又能有什麼作為?

 

一想到這種灰暗的未來,便會想起下面這一句話:

 

「這座城將被颶風抹去,從世人記憶中根除,注定遭受百年孤寂的家族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。」

— 賈西亞‧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–

 

百年的光陰,在一陣狂風的吹襲之下,化為烏有。就像過去那些在醫學路上倒下的前人,有些人被留下紀念碑作為緬懷,但是大多數人,卻是埋沒在黑暗的一角,被人所遺忘,成為百年孤寂的存在。

 

那麼,有什麼方法,可以跳脫這樣的命運?這就變成過去一年來,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:如何走出另外一條路?

 

 

曙光乍現

 

因緣際會下,在網路上知道了蔡依橙校長,也得知新思惟和網路講堂的存在。增加自己見聞廣博閱覽和學習的過程中,蔡校長的文章給了我不少見解。

 

比如新思惟網路講堂中的《大學時代,自己的視野自己定義》,令我想起,離開了家鄉、離開了弔詭的國民教育,自己能夠在這個集資源之大成的臺北城裡頭得到什麼?而自己又能夠在這幾年的空閒時光中學到什麼?

 

也因此,我展開一連串的校外學習,對於自己有興趣的種種,比如文學和簡報,就盡可能找尋機會去學習、去聽課、去詢問,不知不覺認識了不少人、見識也有所增長,這些機會,可是一直窩在共筆堆中的我無法想像的。

 

 

用創業的心態面對每一天

 

而這篇《如果現有環境有大石頭,怎麼打造更好的環境》,就在與社團有一些衝突與問題發生時,我便想到這一篇文章,最後憑著蔡校長寫的一句「逆風到不能再高飛時,就該離開」而決定離去。

 

雖然在離開的當下,確實會感到不捨(其實現在也是),但是回首過去,如果,我一直僵持不下,不但對我沒有任何幫助,甚至會帶來更多痛苦。因為適時放手,我反而能夠有更多心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。面對困難時,也會試著當作自我磨練,用創業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。

 

 

新思惟之友臥虎藏龍

 

除了新思惟網路講堂的文章外,新思惟之友社團,可以看到參與過新思惟活動的學員,發表自己的作品或感想。而讓我驚訝的是,這個社團裡頭雖然大多是醫師,但是每個人其實各懷神技,可說是臥虎藏龍。

 

再者,新思惟到底是怎麼做到,能讓這些強人聚集在此,並且更上層樓?我想,應該是對蔡校長的品牌有所信賴、對新思惟的魅力有所興趣、對自身的成長有所熱情,才讓我選擇參加這一次的新思惟論壇《從專業到創業》。

 

 

正面對決

 

04_YuDL

聽說過去有 7:30 就來搶位的記錄,所以我早早就來到現場。

 

 

說對決,似乎太誇張,好像是來踢館的(笑)。不過,舉辦一個活動,尤其是這種大型論壇,要如何讓流程順暢、活動不出意外,並讓有所期待的參與者得到收穫,對主辦單位來說,要說是一場戰爭恐怕也不為過。

 

而對參與活動的我來說,除了各位講者的分享內容之外,思考主辦單位如何安排講題和講者、活動時間如何拿捏、文宣的設計原因為何、還有講者的簡報製作、內容架構也可以說是一次學習。

 

「實習的本質是,組織給你一點點夠生活的錢、要你幫忙一些勞力工作,換來一張門票,這門票讓你在裡頭,以參與者的身份學習。」

— 蔡依橙 —

 

 

把握每個可以學習的機會

 

我個人認為,花了錢,換來一張門票來到這個論壇,就得善用「參與者」的身分,盡可能的去挖掘這個論壇所有的東西才行。

 

主辦者要想盡辦法滿足參與者的好奇心,參與者則要想辦法學到主辦者展現的一切,如此看來,要說這是一場正面對決,確實不為過。

 

只是這場對決並非是到了會場才開始,而是打從網路上的課前問答就開始了,在論壇前一天,我花了一整晚,將所有講者的講題介紹、課前問答都看過一遍,感覺就像是看了諸位講者,用文字做了一次演講。

 

 

講者的問答充滿智慧

 

藉由眾人的問題,一方面可以明白大家常遇到的問題可能有哪些?另一方面也是從眾位講者的回答中看見他們的思路、他們的見解。

 

其中,我最喜歡的是楊斯棓醫師的回應。

 

比如他對某一題的回應:「有機會的話您發個臉書給我,我們電郵討論,我無力討論的,我也會推薦一位值得討論的朋友給您。」楊醫師對於他人的提問,不但積極解惑,就算自身可能無法回應,也會想辦法找人幫忙。我相信,這樣的回應提問者必定有所感動。

 

此外,陳翊榮執行長的回答也讓我有所心動。

 

除了引用商業知識來做回應,給人清楚分析之外,他寫下的這句:「一切的根源來自於『你心中有多想成就一番能夠影響世界的事業』,還有對自我生涯規劃的高度期許,如此才會跨得過那個啟動的靜摩擦力。」真的是搔到癢處。

 

學過物理都知道,最大靜摩擦力取決於物體重量和摩擦係數,若物體重量是創業前所背負的包裹(過往投資、現有生活、家庭等等),那麼,摩擦係數是什麼?

 

我想,是自己的態度。

 

 

態度準備好,就成功一半。

 

如果沒有如魏幸怡執行長所說的:「做好割捨的準備,以及做好準備承擔挫折打擊」,這樣的摩擦係數當然是無限大。唯有做好割捨與承擔,讓摩擦係數變到最小,並且減少負擔,然後用對於夢想的期許做為推力,才有辦法啟動一切。

 

還有,蔡校長對於社會回饋的回答,我也覺得這是個不同於常人的見解。

 

以政治為例,馬克吐溫曾寫一篇諷刺小說《競選州長》,嘲諷選舉時那眼花撩亂的抹黑攻勢,卻也點出一個問題:「我們是在選有能者,還是在選聖人?」

 

 

永遠尊重捲起袖子做事的人

 

對蔡校長來說,社會企業也是一樣,刻意強調對社會的貢獻,只是流於一種道德徽章,重點是有無讓周遭人事物獲得好處且不特許掠奪。「與其說滿嘴空話,不如捲起袖子做事」,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做一註腳。

 

另外,特別要提一點,對於當天拿到的手冊和課前問答,身為醫學系共筆組頭,不得不佩服其排版設計。比如說,對於眾人的問答,絕對不讓文句被翻頁給打斷,給人流暢的閱讀感受,這和自己擔任組頭時,所嘗試的排版思維不謀而合,可見蔡校長的用心之細。

 

(橙編按:連這個都被你發現,真是不簡單!籌備團隊全體,感謝您的肯定!)

 

 

追尋的夢想之路孤獨卻踏實

 

對於這次論壇的所有演講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育志醫師的演講。其實過去,對劉育志醫師的想像,好像是位和藹可親的好好先生,但今日相遇,我發現人確實親切,但一遇到問題卻比任何人都堅毅。
比方說,當提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時,劉醫師便說「只要另一半認同就行」。聽到的當下,就覺得有股不懼一切紛擾的霸氣傳來,但是細細品味,卻也明白這是洞悉人情世故的回應。

 

因為,追尋夢想的歷程總是孤獨的,也是飽受打擊的。此外,突破那靜摩擦力的最大負擔,往往也是自己的家人。若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有所認同,並且給予支持,那便是最大的依靠。(雖然我還是單身)

 

 

在逆境中找出新路

 

另外,當劉醫師提到,專業不是寶座,而是往下一階段邁進的踏板,沒有任何一塊磚塊是多餘,細細咀嚼這句話的道理時,眼睛剛好往後方的 Banner 望去。看著這次活動設計概念的樂高城堡,我在想這段比喻是否是一個呼應。

 

不過,聽著劉育志醫師身為全職作家的分享,我卻不禁想到,為什麼現今台灣文壇會陷入一片死水的狀態?為什麼許多小說家,卻還是必須兼任其他工作,才有辦法維持生計?目前的文壇到底發生什麼事,要如何闖出一條新路出來?對於喜好寫作的我來說,這是我之後必須面對,也最想解決的一大問題。

 

 

優秀簡報 vs 裸簡報

 

在本日論壇中,除了了解各位講者的創業歷程,還能觀摩各方高手的簡報技巧,更是一大收穫。

 

像是廖浩欽醫師的數鈔機、楊斯棓醫師的火鳥、林宏燦先生的 AV 比喻,這些出乎意料卻又生動的舉例,真是令我大開眼界。這令我想起《簡報禪》裡頭提到,吸引觀眾的「PUNCH」中的「Unexpectedness」,這次便可看到無數實例。

 

另外,魏幸怡執行長的演說,我只能給個讚了。簡報無須繁華的特效或製圖,只靠真誠故事便能打動人心,並將理念傳給眾人。或許這就是所謂的「裸簡報」。

 

想起過去在學校一些昏昏欲睡的課堂,對比到這一次論壇的演說,我不禁得說,好的演講就像咖啡因,讓你精神抖擻;不好的演講則如安眠藥,讓你安枕好眠。

 

 

收穫無價

 

從追蹤蔡校長開始,一直到這次的論壇,新思惟到底帶給我什麼收穫?

 

我參加完這次的論壇後,看到我臉書動態的同學立刻密我:

 

 

05_YuDL

 

 

老實說,雖然對目前所走的這條路感到迷惘,但是並不會因為這次論壇就直接離開。為什麼?因為這場論壇並不是跟你說,只要 XXX 就能 OOO(實際上也不可能會有這種課程),他反而告訴你,許多在開創自己事業,無論是寫作演說還是經營企業,你所需要的心態、準備、和面對。

 

唯有釐清這些,才能夠找到往前走的方向,才能讓軌道即時轉換,令失控的列車能不直衝懸崖落下。再者,雖然這條路的未來可能黑暗,但是否有什麼可取之處能夠應用,這也是我們所不知道的。

 

 

增加 dot connection

 

參與活動的另外一好處,就是開拓人脈,認識自己原來環境中不可能認識的人。藉由和他們的來往,便能看見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,並藉由和他們的連結,進一步開展自己的視野。

 

而在臥虎藏龍的新思惟中,認識各領域的強人,更是讓自己進步的一大跳板。在此感謝諸位講者帶來的分享,也感謝蔡校長從過去以來給與自己的教誨。

 

我自己開了一朵花,然後帶我身邊的種子開花,現在,我有了一片田,希望日後,這裡變成一座花園。

— 蔡依橙 —

 

我想跟蔡校長說,我已經看見百花盛開,只願自己也能成為一朵花朵,在烈陽的照耀下燦爛綻放。

 

(橙編按:我大三還在補考跟迷惘,你已經開始行動,比我厲害甚多!我們這些前浪要加油了,在你們的時代來臨前,我們做前浪的,該把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、活得風情萬種!)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