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立信人力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官逸軒 先生
首先很感謝能夠參與邪教 新思惟的創業論壇,看到許多網路上的名人真的不虛此行!
對於整個活動安排的細膩度讓我印象深刻,入場即依照號碼領取論壇資料,讓參與者絲毫無入場塞車的無奈,此外,不知是否主辦單位精心安排還是我太敏感,在活動即將開始前似乎透過燈光明暗提醒與會者,如同在音樂廳聆聽演奏一般,真的是太神奇了。
以下,則針對比較深刻的講者分享自己的心得:
作者:立信人力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官逸軒 先生
首先很感謝能夠參與邪教 新思惟的創業論壇,看到許多網路上的名人真的不虛此行!
對於整個活動安排的細膩度讓我印象深刻,入場即依照號碼領取論壇資料,讓參與者絲毫無入場塞車的無奈,此外,不知是否主辦單位精心安排還是我太敏感,在活動即將開始前似乎透過燈光明暗提醒與會者,如同在音樂廳聆聽演奏一般,真的是太神奇了。
以下,則針對比較深刻的講者分享自己的心得:
作者:花蓮慈濟醫院 疼痛科 王柏凱 醫師
一開始看到新思惟推出「從專業到創業」的論壇,毫不猶豫的報名,原因有三:第一,想要聽聽其他業界與轉換跑道的醫師,怎麼看待創業這件事。第二,這些講者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,他們怎麼會那麼帶種?第三,我的專業到底有沒有機會創業,還是應該想想其他出路。
哪一個是我覺得最重要的?我覺得最後一個,理由很簡單,如同蘇一峰醫師 slide 裡頭的謎題:
台灣有一個工作……
早上六點半起床,下午六點半下班
晚上讀書進修,一個月十天要值班
時薪三百,犯錯卻要賠償三千萬
猜哪個行業?
看到這個謎題,我對於醫學的熱情瞬間如同當天台灣的溫度,急凍。沒錯,蘇醫師說:「在醫療專業上努力不要為了 1% 的批評,放棄 99% 的讚賞。」如果可以保持這樣的心態,確實是比較健康。不過我心裡想,台灣醫療體制對於醫療人員的專業與尊嚴,視為理所當然的便宜貨,這氣不氣人?
作者:高醫附院 麻醉科 邱柏鈞 醫師
會議中,有位醫學院老師提出了這樣的憂慮:「如果現場三百人都想脫離醫界出來創業,那麼念醫學系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?」我想從兩個方向來看這個事情:第一,是不是只有想創業的人會報名論壇?第二,創業能力是否能夠藉由聽演講獲得?
《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》一書是這麼說的:「Facebook 營運長 — 桑德伯格並不是在二十幾歲就規劃好生涯計劃,然後盲目地執行。她的人生並不是排好很多骨牌,然後推倒第一張骨牌,接著就好整以暇地看著其他骨牌一一倒下。」
放眼全球矚目的專業人士,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踏入政壇之前,曾經當了一年搖滾音樂的推廣人;Jerry Springer 在成為電視名主持人之前,曾當過辛辛那提的市長;桑德伯格曾在印度工作,又到麥肯錫服務,然後在 Google 擔任全球網路業務與營運副總裁,最後才加入 Facebook 擔任營運長至今。
一元化的職業生涯將會越來越不可行,持續學習並精進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視野,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因應之道。我想,這場論壇的與會成員,與其說他們是創業路上的挑戰者,不如說他們是一群不耽於安逸的學習者。
再者,拚命燃燒自己,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創業家們,會在咖啡廳、在網路上,在任何聚集著相同理想的人群中互動、學習。就像林小胖所說:「看過謎片,不代表你能夠當男優。」新思惟籌辦的這場論壇,是替我們在專業領域上耕耘的職人們,開了一小扇窺探創業世界的窗罷了。
作者:嘉品中醫診所 葉濡端 醫師
霸王寒流來襲,還有什麼比參加新思惟活動更暖心呢?在新思惟公佈這次活動訊息時,我默默地就把老公拉下水了,沒有徵得他同意,就刷了兩個人的報名費,後來才發現當天真的很多夫妻聯袂參加呢!看來新思惟活動,不知不覺已成為夫妻情侶的最佳約會場合了!XD
幾位講者成功的發展,都有提到許多人懷疑運氣成份,是不是運氣很好才有現在的發展?是不是運氣很好得到長官賞賜?是不是運氣很好投稿的文章得到青睞?其實由講者們分享自身的故事中,可以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共通點,就是他們都很努力,沒有努力,就沒有機會,楊斯棓醫師就引用美國傑佛遜總統的一句名言:「我相信運氣,我愈努力就愈好運。」
作者:台大醫院 新竹分院 口腔顎面外科 柯惠馨 醫師
我是一個臨床的執業醫師,對於我的專業,雖然曾經迷惘,但是我從沒有興起過想要離開的念頭。如果中了樂透,我還是會起床去上班,但是可能就不會想去無聊 meeting 了 XD, 大概這是我給自已的核心價值。即使如此,我都不能確定,在這個旅途上,我是不是會一路一直堅持的走下去呢?
從專業到創業,也許不一定要創業,而在本業上開拓一個新的方向,不是尊崇師長所設定的路,某種定義上也是一種創業。我就在這樣,完全沒有看與會的講者,也不知道內容是什麼,衝著對蔡校長邪教 的信賴,我就刷卡報名了(汗!)
一整天下來,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就是劉育志醫師的:「沒有一塊磚是多餘的。」很多時候,覺得自己花了很多的時間,付出很多的心力,到頭來卻好像什麼都是一場空。在這個速食的年代,我們習慣了許多東西快就是好,卻忽略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也總是在無法預期的時候到來。因此當這句話出現的時候,頓時有一種(自作多情) 被勉勵到的感覺,期許自己只有一塊磚一塊瓦的累積,才能在機會來的時候,準備好把球接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