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1 / 30

向前走?或等著被淘汰?

 

作者:《新思惟論壇:從專業到創業》講者 劉育志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liuyc_feedback_20160124_PROS_430

 

 

新思惟是個神奇的地方,總是能將很有意思的人聚在一塊兒。

 

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兒在這個平台上碰撞、交流,也激盪出更多火花。每次參加活動,都會充滿期待,因為那兒永遠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。而且,每次參加活動,都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推力,推著人持續往前走。

 

 

站在體制的高牆前

 

傳統中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體制,給我們腦袋一個嚴重偏差的錯覺(或幻覺),彷彿念書、得分、考一個學校、拿一張文憑就能擁有專業,找到一份好工作後,下半輩子必然安安穩穩、不愁吃穿。但是,這一代年輕人在進到社會後卻赫然發現世界完全不是想像的模樣。然而,如蔡校長所說的,「高度專業」的人兒已經被修剪成「高度殘化」的個體,想逃逃不了、想走走不掉,僅能無奈地屈服於整個體制,任人擺布,徬徨終日。

 

聽著許多人分享創業路上起伏波折的寶貴經驗,看大家是如何從傳統信仰的專業中走出自己的道路,真是非常痛快。體制的高牆乍看高聳堅實、牢不可破,不過,有人視若無物、有人輕飄飄地一躍而出,更有人彷彿魔術師般,巧妙地穿牆離去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6 / 1 / 30

謝謝用心良苦的老公幫我報名

 

作者:致理科技大學 沈宇珊 助理教授

 

(橙編按:要看到最後喔,有彩蛋!)

 

 

PROS_20160124_511

 

 

老公不斷在學習進修

 

這門課其實是我老公幫我報名的,我本身沒有醫學的背景,從事的行業也與醫學無關,而我老公是醫生,很早就一心想離開醫院。他受不了醫院的制度,更受不了健保的制度,所以一直努力在找尋可以離開的管道。

 

他 follow 蔡校長很久,常常參加新思惟的課程,以前的我不懂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聽一天演講,也覺得到底有什麼地方神奇的,讓他每次一看到課程都立馬報名,讓我非常不解。

 

(釔編按:沈教授的老公是晨塵醫師,曾參加《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3》、《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》、《新思惟論壇:跨界》。)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6 / 1 / 30

簡直是中醫師的生涯發展課

 

作者: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仁愛院區 中醫科 林舜穀 醫師

 

 

00_LinSK

 

 

蔡校長部落格文《 「醫療崩壞中,我該怎麼辦?」:可能的路之「安身立命」路線 》中提到,如果你想要留在醫院中走穩定路線,一定要認清現狀,而且要有熟到可以談薪水的朋友,跟你分享業界行情。

 

 

01_LinSK

 

 

簡直是中醫師的生涯發展課

 

沒想到蔡校長直接幫我找到了,而且一次就找到三位中醫系的超強學長,跟本是為中醫師量身打造的生涯發展課阿!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6 / 1 / 30

你說我腦弱?我是相信品牌!

 

作者:嘉義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 郭亮增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kuolt_PROS_20160124_754

 

 

先給結論是必須的

 

  1. 上課是為了更好的自己。
  2. 從堅持專業到創業不是類別變相,而是光譜上的連續變項,看你怎麼發展。
  3. 不是我們對不起養成系統,是系統沒有給我們太大空間。

 

(橙編按:這三點,說得好!)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6 / 1 / 30

從專業到創業,從舊頁萌新葉。

 

作者:中港澄清醫院 耳鼻喉科 王冠欽 醫師

 

 

01_wangkc

 

 

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;

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

–Steve Jobs–

 

去年的跨界,校長跟新思惟團隊帶領大家看到各種不同的可能,今年由跨界的舊葉,更上層樓,出了創業的新菜。首先便是暖男阮國彰醫師主持串場,耳目一新,幽默新哏層出不窮。

 

 

在本業中,另闢蹊徑。

 

校長先安排在「專業」本業中,如何另闢蹊徑,讓自我茁壯。從蘇一峰醫師身上學習到如何自己找資源提升自我能見度,到廖浩欽院長霸氣數鈔,憑自身努力做到「酸民退散,眾人閉嘴」。

 

我們在本業,習慣了前人為我們鋪陳的道路,自以為很有選擇,其實受限重重。早點認清現實洗洗睡 想辦法跳出窠臼才是王道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