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只是起點,是產生價值的跳板。
2016 / 1 / 30

專業只是起點,是產生價值的跳板。

 

作者:新竹馬偕醫院 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 雷偉德 醫師

 

 

專業只是起點,是產生價值的跳板。

 

 

困境中找尋明燈

 

數十年來頭一次冷到下雪的天氣,就如同今天因緣際會聚集在一起的同學們一樣,大家懷抱著各自的理想,希望可以擺脫互相取暖,成為自己與別人的明燈。雖然這場「季會」仍然以醫療從業人員佔多數,但在這個時代,各行各業所遇到的困境應該有很大程度上的重疊。

 

在高度分工的後工業革命時代,要怎麼善用這一代人的電腦、網路優勢,與創業成本的降低,來找出自己的一片天?如果離不開組織,如何在組織中同中求異,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,並進而帶動影響身邊的夥伴?一己之力,半路出家,真的只有被所謂跨領域、號稱該領域 1% 的「菁英」冷嘲熱諷的份?傳統對特定行業的刻板印象,是否真的代表你念這行,就一定要走這行?這些問題的答案,藉由今天的講者,直接或間接地給了解答。

 

 

專業只是起點,是產生價值的跳板。

蘇一峰醫師應該算是在傳統體系內的極致表現了。以住院醫師之姿,就寫了 impact factor 高達 11 分的文章(這對一般同行來說,可能一輩子寫過文章的總分都不到啊!)在國外學會得獎不斷;但更厲害的是,善用自身優勢與創意,對工作單位困窘的招生做出貢獻,在媒體上發揮正面的影響力;一次又一次的成功,用多元化的能力與面對批評的勇氣,像腫瘤一樣到處轉移,實在是厲害。

 

廖醫師則是業界的另一種極致 — 自費市場,目標明確,提早看出紅海並毅然改行的勇氣,勇敢面對質疑的聲音,合法的解決問題,才能如此霸氣的數鈔票 成功,成功之後仍持續擴張進化,保持自己在領先的優勢上。也難怪成為這一屆講者講完後,被最多人重重包圍問問題的一位。

 

緊接著的一內一外專職講者/作家醫師 — 楊醫師小志志,則是讓象牙塔內的人看到了醫師的另外一種可能。兩位講者面對自己目前專業的態度,與之前的耕耘,都在告訴台下的聽眾,所謂的橫空出世,是累積了無數努力的結果。有種但沒料,路是走不遠的,隨時檢視自己的核心價值,路才不會走偏。有時候,認同不用多,身邊的人懂你,也就夠了。在這個年代,沒有一輩子吃好吃飽的行業,專業只是起點,最終是產生價值的跳板,還是限制的牢籠,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與往前的動力。

 

如果說前兩位是智者,那接下來的兩位就是勇者了;一位是醫學系念到一半認清自己,轉讀經濟系的「發現茶」創辦人,一位是 PGY 當完,在資本不厚的狀況下返鄉開飲料店的「鮮果診所所長」,諸多在工作的細節,完全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的故事,提醒了在場所有人,創業雖然浪漫,但絕非一帆風順,如何去一一克服難處,把事情做好,就是專業職人的精神所在。

 

 

認清自身所處,找出生存之道。

 

下午的課所跨足的行業更廣,從農、電商、連鎖餐廳、到蔡校長本身。講者讓我們看到事物學習的代價,所付成本的高昂,連續成功的關鍵,持續前進的考驗,如何認清自身所處,設定理想,將專業練到極致,並接受現實,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。

 

人生苦短,好好專注於本業是選擇;勇敢跨領域挑戰自己也是一種選擇。成功後當然可選擇不繼續往前,享受自己過往的成功所帶來的富足人生(能將旅遊、打電動、品嚐美食做到極致,當然也是一種成功);而能夠帶領眾多人前進,讓更多人能夠開花結果,進而影響到更多人的,不但成功,更值得尊敬。

 

推動整個世界前進的關鍵,是那千萬分之一、甚至億萬分之一的頂尖奇才沒錯;但如果能藉由互相刺激進步,產生更多萬分之一、甚至千萬分之一的人才一起推著世界走,會不會讓這世界走得更快,走的更好?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