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1 / 30

不讓自己成為成長的阻力

 

作者:匿名

 

 

20160124_PROS-740

 

 

工作能量已燃燒殆盡

 

從念博士班開始,努力學習發表國際期刊,一直認為這是累積自己的專業與能力的表現,在四年內發表了幾篇 SCI,順利拿到學位後,再持續累積能量,接著博士後研究的工作。

 

到頭來發現,充滿工作熱情的環境,已經是遙不可及,到現在寫文章發表文章,都只是在幫上面的老闆,似乎不斷燃燒自己,好讓他們發光發熱,滿足他們每年必須給學校的文章點數,更不斷調高他們的每年的彈性薪資。

 

這種高教代工及抬轎下的文化,熱情一年一年的被燃燒殆盡,換來的是理所當然及理應如此,更感受到這是世代差異下的悲哀。感謝新思惟團隊用心規劃這特別的論壇。

 

 

思考要如何跳脫困境

 

蘇一峰醫師告訴大家,年輕醫師如何參加國際研討會,並同時獲得口頭報告以及最佳海報等兩個獎項,真的是運氣好?如何從專業領域中,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,以及我們如何從 1% 的逆風中,爭取自己的 99%,似乎是大家面臨到的處境。廖浩欽醫師用差異化找到出路的歷程,他的重要結論:「讓我們停滯的是環境?還是自己?」,讓我思索到,該如何跳脫環境的框架。

 

 

要先克服自己的徬徨不安

 

我已經聽過楊斯棓醫師至少 4 場環島演講,對他的崇拜已是無庸置疑,楊醫師分享如何開始拼圖及完成拼圖,從雜書豪飲、上課全勤、國外取經、筆耕雨讀、跨界演講、精讀心得、堂口理論、互為葉問與開門關門等,分享他今天能在站台上成為專業講師的努力過程。

 

劉育志醫師從專業外科醫師轉換成全職作家中,為何不乖乖當外科醫師,而選擇創作?他給我們的答案很有趣,他說人生不是單行道,可以打造個人品牌。他提出「專業價值」會隨著時間迅速的縮水,當放棄專業會覺得可惜,是因為我們困在傳統及他人眼光,重點是別讓他人的意見成為藉口,然而最難克服的是自己,不是別人,也完全呼應了第一場廖浩欽醫師的「讓我們停滯的是環境?還是自己?」

 

最後一張投影片引用柯文哲在 TED 演講的話:「人生的目的地就是死亡,其他的經歷都是過程。」,亦讓我不斷思索,我到底要如何重新規劃我的「過程」。

 

 

停止抱怨,開始找回熱情。

 

參與新思惟的課程與論壇這是第三次了,在醫學以及醫療圈裡,跟我在高教環境亦是在上演同樣的情況。從蔡依橙校長講題「理想給人動力,現實成就體系」,highlight 出「理想」與「現實」二個字眼,正是我們面臨到的環境。「理想」與「現實」不斷重覆猶如太極圖騰不斷翻轉,也攪動著面對職場一直處於徬徨難以定心的心情。

 

蔡校長從四個理想面以及四個現實面切入,讓我們深刻瞭解他的體悟與努力。最後結語「理想不該是批評別人的理由,而是拿來要求自己的方向。現實不該是你放棄的藉口,而是用來實現理想的手段。」完全讓我徹底檢討,對於困境不該只有批評與放棄,如何拾回熱情,該是我下個階段必須努力的方向。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