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2016 / 1 / 30

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
 

作者:高醫附院 家醫科 黃柏誠 醫師

 

 

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
 

 

探索

 

蘇一峰醫師的學術成績有目共睹,當他一次次展現自己的能力,原本的批評、雜音也慢慢被欣賞和讚美所取代。這證明了,即使是受僱員工,也不需要自限於組織賦予的既定格局,而是勇於多方嘗試,不畫地自限,把握每次可以上場的機會,做到極致。

 

廖浩欽醫師則是更進一步,從骨科住院醫師出走,一路由傳統中醫,轉型成乾癬治療聯盟,更用自己減肥前後判若兩人的照片,證明自己勇於改變的強大意志力。不論是言行舉止,或是在紅紙上飛揚的墨跡,再再都顯露出做大事、成大功的霸氣。

 

 

蛻變

 

楊斯棓醫師,在這幾年的演講歷練中,成功站上了專業講師的舞台,短短二十分鐘的演說,融入了和觀眾的大量互動,用令人垂涎的贈品激發競爭心理和參與度,用明確的分段、簡潔有力的金句與口條,成功證明自己不愧專業講師頭銜。

 

和楊醫師一樣,劉育志醫師也跳蛻了醫師的框架,勇敢追求自己嚮往的作家生涯。很認同他說的專業就像黏土,具備高可塑性,彼此之間可以相互結合;從專業前往創業的道路,就像光譜的變化,持續累積出無法被複製的個人品牌價值。

 

 

破蛹

 

人們買的不是產品,而是對場景情境的想像,以及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。深諳此道的陳翊榮執行長,賣的也不單是便利的冷泡茶,而是各種美好的喝茶情境。

 

論壇舉辦當天,正是台灣近幾年來少有的寒冬,看著曾宣靈分享鮮果診所的業績起伏,我不禁想這幾天的水果會不會都浪費掉了?追求夢想總會面臨現實的磨難,讓人敬佩他的勇敢。

 

農夫婦的演講充滿了親切感,「不是看了AV,就能成為男優」既貼切又能瞬間領會,詼諧中一語道破理論和實務的鴻溝。多聽多問多比較,管控風險、持續優化核心技術,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最大收穫。

 

 

振翅

 

魏幸怡執行長分享許多自己的故事,不用長篇大論談道理,只要聽故事就能明白創業之路經歷的打擊和挑戰。她的演講,帶給我的是更多的反思。我自問,每天早上醒來,我是「想上班」還是「得上班」?我有沒有充分授權,並共同承擔後果?如果我的事業燒掉一億元,還能像魏姊般優雅談笑自若嗎?我有沒有幫助別人,甚至為別人帶來快樂?

 

蔡依橙校長完整分享十五年來對現實的體悟,所有的理想都要有可以運作的體系支撐。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博士也曾說,安寧療護的發展,只靠少數人燃燒熱情是無法長久的,一定要用一群有組織的人,做有制度的事。新思惟的課程之所以吸引人,正因為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在場地、講義、人力資源、課程研發等軟硬體成本上,創造出絕佳互動,極大化課程價值。

 

學生時代聽過柯文哲醫師談到「健保不是醫學問題,而是政治與經濟問題」。那時對醫療體系認識不深,只是懵懂覺得這個老師看法獨樹一幟。十年過去了,醫療崩壞是正在進行式,柯 P 也在風風雨雨過後,走出全新的人生,當年的一席話,經過時間的驗證,愈益顛撲不破,用來作為蔡校長演講的註腳,也非常貼切。

 

貫串一整天的脈絡,是專注和優化,從找到自我價值,到帶著整個組織一起提升。凜冽寒風中,這個數百人齊聚一堂的論壇格外溫暖,不論未來是否創業,我們都希望可以擁有更好的自己。

 

(橙編按:柏誠好客氣,沒提到自己獲得製圖大獎,只在標題暗示了一下 XD 想看看柏誠的優秀作品與為何得獎,由此去!

 

 

追蹤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