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熱烈回響

分享是繼續成長的動能
2016 / 1 / 30

分享是繼續成長的動能

 

作者: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感染科 陳偉挺 醫師

 

 

分享是繼續成長的動能

 

 

人生路上,有妳/你對練。

 

今天研討會第一個打中我的點,是楊斯棓醫師在演講中提及「互為葉問」的概念。

 

其實在報名這次論壇之前,我認真的想,到底該找誰一起來聽呢?看了看眼前的太太,才很白目的 領悟到,人生中的最佳伙伴,不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嗎?所以我們夫妻的第一次協同上課,就這樣誕生了。雖然還沒有陳建華醫師的「情趣超音波」厲害就是 XD

 

誠如楊醫師所說,能在生活的各個面向,不管是專業、財務、人生觀念,都能找到一個(或多個)對象可以互相練習、砥礪,真是一種幸福。好的互練對象能看出自己的缺點,誠實告知,也能夠打磨自己的優點,讓心中渾沌,逐漸散去。

 

我從去年開始新思惟講師的身份之後,也深深的感受到「教學相長」的威力;來自四面八方高度 motivated 的學員,其實就是最好的「互練對象」。不管是課前提問、課中實作、課後檢討,都是推著自己,讓自己也能更加精進的靈感來源。在這裡也很謝謝超高效的新思惟團隊,對於我的幫忙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下雪也無法冰凍燃起的熱情
2016 / 1 / 30

下雪也無法冰凍燃起的熱情

 

作者:馬偕醫院 胸腔內科 湯硯翔 醫師

 

 

下雪也無法冰凍燃起的熱情

 

 

論壇主題貼心且實用

 

身為白色巨塔中的小齒輪,轉著轉著,總是想像有一天可以長成大齒輪,推動醫學 巨塔前進;然而這些年下來勞動環境日趨不穩定,且看見竟有脫離禁錮的齒輪,蛻變成一棟國際豪宅養起許多大小齒輪,或是翻身即成為攪動果汁的小天地…著實令人欣羨,偶而就會有想要轉換的念頭。所以一收到活動消息《新思惟論壇:從專業到創業》後看見費用竟然只要 0.3 個新思惟國際 ,就毫不猶豫的繳費報名了。

 

報名後才開始瀏覽這次論壇的題目(畢竟時常被秒殺的報名,還是先搶先贏為上策),總共分成四大部分:「如果你的專業,在現行制度下無法創業?」、「你有其他興趣,該如何準備與經營?」、「創業並不浪漫,以下是實際困難。」、「理想與現實,能夠兼顧嗎?」細細品味這些題目,發現這四大主題選得十分的貼心且實用啊!

 

閱讀更多 »

我在《新思惟論壇》學到的事
2016 / 1 / 30

我在《新思惟論壇》學到的事

 

作者:輔仁大學 營養科學系 劉沁瑜 助理教授

 

 

我在《新思惟論壇》學到的事

 

 

每位講者都無私分享、誠懇回答

 

在週日的演講中,楊斯棓醫師不斷演化,每一場演講都有不同的梗、都有不同的啟發,楊醫師提醒我們,海量的閱讀、無私地與人分享、願意給別人機會、積極地與不同領域的人互動,其中那個「互為葉問」的心法讓人印象深刻,練功如是、人生如是。

 

而這樣的想法也和下午的講者 — 林宏燦先生說的「不是看過 A 片就可以當男優」如出一轍,我們看別人數風光、算成功都很容易,當要自己出手做的時候,就會理解跨出第一步有多困難的困窘;當然,身為女性可以深深理解首席農婦希望您出來面對的時候,請不要裝忙,要第一時間出來面對,好嗎!

 

成功的人有很多特質,其中一個就是無私地分享 know how、又願意誠懇地回答問題,廖浩欽中醫師清楚地告訴大家他如何成立醫療聯盟、大方的秀出他的業績報表、清楚的告訴大家遇到的困難、他的處置、未來還有甚麼問題待解決,而這些都是大家可以努力的藍海。

 

魏幸怡執行長是資深創業的代表,坦白地告訴大家她在這段道路上的困境與心路歷程,創業本來就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,從資金、產品、人員管理、行銷等,每一步都是篳路藍縷的苦心經營。

 

曾宣靈醫師和陳翊榮執行長是新世代的代表,跳脫傳統醫科生的窠臼,走出自己想要走的一條路,不論是茶飲或果汁,只要創造出自己特色,創造兼具美感、視覺和品味的品牌,就是另一段人生的契機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新思惟要對台灣醫療的興亡負責?
2016 / 1 / 30

新思惟要對台灣醫療的興亡負責?

 

作者:訢辰麻醉舒眠團隊 蘇百川 執行長

 

 

新思惟要對台灣醫療的興亡負責?

 

 

新思惟 vs 傳統醫學教育

 

《新思惟論壇:從專業到創業》是一個大家分享創業過程的活動,講者約七成有醫學背景,有的目前還在醫療路上發展,有的已經自創品牌,有的往寫作或專業講師的路走,也有的去開發茶品或是果汁。

 

在一整天課程的「問答時間」中,有兩件事讓我特別有感觸。首先是有位大三的醫學生來參加課程。第二是有位從事醫學教育醫師問到,這些不在「正統醫療路上」的經驗分享,會不會影響到以後台灣的醫療發展?

 

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,當然就會想到新思惟在醫療界的評價,有人認為他給年輕人很好的啟發,也有人認為他是邪教,讓年輕人不能腳踏實地的發展(不能乖乖的被老人欺負),讓他們走捷徑。

 

 

「鞠躬盡瘁」總有一天會有收穫?

 

我是個受「傳統醫學教育」思維影響非常深的醫師。我父親身為醫學教授,常常灌輸我們做醫療「死而後已」的觀念,甚至現在,他還退而不休,繼續做手術。我以前認知的醫師,就是在大醫院乖乖地一路做下去、做研究,總有一天會有收穫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2016 / 1 / 30

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
 

作者:高醫附院 家醫科 黃柏誠 醫師

 

 

探索、蛻變、破蛹、振翅

 

 

探索

 

蘇一峰醫師的學術成績有目共睹,當他一次次展現自己的能力,原本的批評、雜音也慢慢被欣賞和讚美所取代。這證明了,即使是受僱員工,也不需要自限於組織賦予的既定格局,而是勇於多方嘗試,不畫地自限,把握每次可以上場的機會,做到極致。

 

廖浩欽醫師則是更進一步,從骨科住院醫師出走,一路由傳統中醫,轉型成乾癬治療聯盟,更用自己減肥前後判若兩人的照片,證明自己勇於改變的強大意志力。不論是言行舉止,或是在紅紙上飛揚的墨跡,再再都顯露出做大事、成大功的霸氣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