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1 / 30

一生能有多少機會一天醍醐灌頂 10 次?

 

作者:台中慈濟醫院 精神科 許峰碩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FS_Hsu_PROS_20160124_0759

 

 

很久沒有參加新思惟的課。每次想要參加,要不是​覺得票價太貴、​時間騰不出來,要不就是秒殺買不到票。上次參加,是新思惟成立之前,蔡校長在彰濱秀傳醫院的時候了。自己是在中部居住、工作,對於需要犧牲時間金錢參加課程,始終跨不出這一步。就這麼物換星移,就是兩年多的光陰。

 

 

一場意料之外的溫暖相遇

 

這次下定決心報名,要感謝彰濱秀傳醫院施懿恩醫師。施醫師超認真,人在南美洲參加學會,還公開找人希望能完成報名程序,於是我就搭上列車,順便報名了。

 

「在台北還是有好處。像很多可以自我成長的,新思惟這類的課,幾乎都是在台北辦。」和巧遇的同學聊天時,我這樣感嘆著。與她,是在當天早上的臉書動態,才知道兩人都有報名這天的活動。

 

雖然,對正常人來說,今天是嚴寒的日子。但溫暖的是,在上課前,我才發現一共有 4 位同學不約而同參加了。拜新思惟之賜,我們還快樂的共進晚餐。

 

(橙編按:新思惟大活動,最近被封為「除了婚禮之外,最容易遇到同學的場合」 XDD)

 

 

醍醐灌頂的時刻

 

感謝新思惟提供了 10 場精彩的演講,分享檯面上成功的專業人士,以及創業人士的經驗談。過程中我真的學到很多,也看到成功者們是如何積極進取,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努力表現自己,確立自己的目標並且克服困難。一生能有多少機會一天醍醐灌頂 10 次?

 

感動,是說也說不完的。然而,我更想分享的是,我的困惑,或是說,我的幻想。

 

 

充足的準備

 

在 TED 看過一場演說,「The Power of Introverts」,Susan Cain 律師 19 分鐘的精彩演說。她講到 1/3 的人是內向者,但是礙於現實風氣,不得不偽裝出外向的事情。我自認是一個內向,但卻常常在臉書上發言的人,雖然許多人似乎並不認為。每當我礙於現實必須表現自己時,我立刻感到不自在,並且覺得那不是我的舞台。很多時候,我的思考多於行動,我的聆聽多於分享。

 

我總期待,自己在最關鍵的時候採取最關鍵的行動,並且在那之前做到看起來作了充足的準備。

 

Susan Cain 提到,有些人就是需要這些空間,需要一些隨意分享的氣氛,以及許多的隱私。而這些內向的人,其實更具有被期待的領導人特質。這些人善於讓團隊中每一個人發揮他們的長才,但不喜歡一起喧鬧。這並不代表內向者不喜歡外向者,反倒很多時候,是很需要外向者的。

 

10 堂課中,我腦子裡一直迴盪著她的話。我聽著講師的分享,心中百感交集。

 

 

衝破這個世代的既定模式

 

絕對不是認為演講的內容不好。我覺得受到講師們非常大的鼓勵,讓我開始有勇氣接納自己心中那些看似叛逆的吶喊,我想這也是蔡校長的初衷。只是聽到最後,我困惑了。

 

今日,如果是屬於我們這個世代,難道只有積極進取可以戰勝創業?聆聽者、沉思者的機會在哪裡呢?我認為是有的,但是,我暫時也想不出來,畢竟交心得的期限是如此的短。

 

我認為我們有陰陽調和的機會。或許,在大堂課中,未來可以考慮一兩堂用一些不一樣的方式來取代一般的演說和回饋,鼓勵台下的聽眾們(總覺得有很多內向者),共同建構一個事前無法準備的內容,搞不好也是一個美妙的嘗試。工作坊基本上就有這樣的模式了,但是,大堂課是否也能有這種幻想的空間?新思惟,你帶我們思考了很多,是否也能帶我們感受更多?幻想了這些,我覺得我花的錢,值得了。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