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1 / 30

我好像得了新思惟症候群

 

作者:林口長庚醫院 王琮翰 同學

 

 

01_Innovarad_WangTH

 

 

新衝擊、新啟發、新困惑

 

今天的新思惟論壇會後帶給我很多衝擊,有新的啟發,卻也有新的困惑,連去年參加年會和玩具達人的東西也一起攪和了進來,大概是新思惟症候群吧 XD

 

突然間有種見山不是山的感覺。不過聽說下個階段,又會回到見山是山的境界(這是什麼邏輯?),深怕這種感覺消失,只好趕快記錄下來。

 

 

如果專業在現行制度下無法創業?

 

「機會總是從奇怪的地方出現」,這句話被強調了 N 次!再 N 次!

 

如果說,成功是一場化學反應,個人的準備體現了能量與數量,而機會決定了碰撞的角度與次數,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充實好自己,端待機會到來的那天,是否能確切把握住,打出有效碰撞。

 

蘇一峰醫師完全展現什麼叫能力輾壓。因為我夠強,就算機會再小,只要大於 0 ,我直接怒推平衡向右,管你 K 值多少也擋不了我,不過這個只能跪拜了。OS:老師,這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阿。

 

廖浩欽院長,則用自身證明了催化劑的重要性。成功的路有很多,不過只要有辦法找到成功的捷徑,也是一種勝利。按照常理與大方向走不是不行,他是相對安全可預測的,但不見得是最好或是最適合。

 

 

必須定調自己的獨特性

 

詩人 Robert Frost 的〈the Road not Taken〉,“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,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”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,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。

 

但也不是非得另闢蹊徑才是正確的,而是在各種異同取捨,定調出自己的獨特性,這也就是是差異化的過程。差異化,已成為現今網路資訊爆炸世代的主流趨勢!所以,回到原來的問題,為何專業在現行制度下無法創業?

 

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被輾壓?或是沒有找到適當的催化劑?尚未知道如何多元化、差異化?每個人可能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課題。

 

 

想封頂,努力是唯一路徑!

 

其中,也有很多人對於興趣該如何準備與經營感到疑惑?我想,人的興趣很多種,首先應該要先定義興趣。如果興趣只是消遣,其實不用特地準備或經營,他會是一個自然且舒適的進展過程,毋需特別勞心勞力,該會自己長好、長滿、免煩惱 XD

 

但若想作為一技之長,甚至賺錢工具,那這個興趣其實就必須進入了一個專業化的過程。

在「10 drawing myths that block your progress」提到天份,對於學習推進的影響。與天分類似,興趣也有相同的概念。相較於他人,在自己的興趣領域耕耘,能夠高性價比地加速你的專業化成長曲線,這是優勢所在。

 

然而這裡有個重要的結論,管你天才還是蠢蛋,封頂者的必經途徑就是努力;而從專業到創業的大前提,就是你夠專業。而這也呼應到講者提到的重點,專業化的兩個要點就是多元化與差異化。

 

同樣的東西,你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多、更全面、更優秀,這才是專業的王道。要達成專業的途徑也很簡單,從楊斯棓醫師的例子看到,不外乎是「學習、應用、結果、修正」無限 cycle 循環的結果,等等,怎麼有種 EBM 的既視感, 突然覺得醫學教育好像有點厲害(喂)

 

 

用興趣創業,還浪漫嗎?

 

然而,卻又有個常見的問題是,興趣真的能與專長並存嗎?更進一步的說,興趣會不會因為專業化後而變質了呢?我想,是會的。

 

有些興趣,遇到現實面衝擊,直接觸礁;有些興趣,卻彌堅不摧、專業化,反而加乘強化了本質。這兩種興趣方向的差異,其實又回到了問題的原點:你是怎麼定義自己的興趣?於是你知道,自己該如何準備與經營這門興趣。

 

創業並不浪漫!這句話只對了一半。簡單的自己個問題:如果時間重來一次,會後悔當初做的決定嗎?

 

應該這麼註解,創業是浪漫的,但也並不完全浪漫。其實不單是這個 section 講者的演說內容,創業維艱的故事,坊間俯拾即是。前進的方向與資源被前輩把持玩弄,做僕、做奴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做主?媳婦熬成婆後惡性循環,你究竟活的是別人的人生,還是你自己的人生?

 

一切創業的初衷,不就起源於自己理想的實現?

 

 

別讓他人的意見成為放棄的藉口

 

上個 section 劉育志醫師的內容提到,如果一個工作占據你所有時間,也無法休息,那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工作。不敢離開舒適圈,只是因為害怕,及對於未知過份想像,事實上,舒適圈既不舒適也不安全,只是習慣而已。

 

只要願意多聽、多問、多比較,縮短犯錯時間,就有可能增加成功機會,別讓他人反對意見成為自己放棄的藉口。

 

而究竟走到什麼階段是停損點,則是大家共同困惑的,實際上,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去量化定義,且這又因人而異。加上之前年會甚至提到,若是天命,其實沒有所謂的停損點。

 

所以,所謂的堅持究竟是有毅力,還是冥頑不靈?其實都是事後諸葛的結果論。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只有盡力而為,不應有所保留。如果心態只是玩玩,那結果肯定也是玩玩。

 

 

只跟隨自己的價值主張

 

論壇中,陳翊榮執行長點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:你所追求的價值主張是什麼?

 

柯 P 曾說過:人生的目的地就是死亡,其他的經歷都是過程。這也回溯到去年跨界年會分享,人應追尋自己的本命。

 

弄清楚,在自我有限的生命中,所要追求的核心價值為何?知道是什麼樣的理念引領並推動著自己。結論,其實就這麼精準卻又模糊地歸結出來了:「我不知道路怎麼走,但我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前進。」

 

 

理想、現實相生相剋

 

答案也是肯定的!但是要澄清一下,絕對不是兼顧 100 分的理想與 100 分的現實。嘴巴說的理想特別容易,真正面對現實才是問題的開始。我個人非常認同蔡校長的理念:理想與現實,如同陰陽相生相剋。

 

理想是自己創造現實的方向,而現實同時限制著理想的自由度。現實是用來具體實踐理想,而理想也同時批判現實的不完美。

 

理想 → 學習 → 解答 → 現實 → 理想,這樣才是正確的過程。理想與現實,兩者需妥協與磨合,周而復始,所以重點反而在於,要怎麼拿捏與維持天秤兩端的尺度。

 

至於方法只能回到前述的議題了,端看自己堅持專業與熱情的程度衡量。而我必須說魏幸怡執行長提到,服務血癌幼童顧客的故事,著實打中我。「能夠幫助別人完成夢想,收穫最多的會是自己。為別人帶來快樂,自己也會很快樂。」

 

 

希望自己能帶給他人快樂

 

這也同時呼應陳翊榮執行長所說,你所追求的價值主張是什麼?「我希望,客戶能因為有我的存在與作為而感到快樂,因為,這是我對於未來職業的想像。」

 

也期盼 N 年後的自己回顧這篇心得時,能夠笑談自若地,告訴此時年輕的我絮語種種。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