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馥郁溫室 吳睿娟 洋桔梗女神
2016 年 1 月 20 號,為 24 節氣中的大寒,「大寒見三白,農人衣食足」。
為了春天的豐收,冷是必要的,只是今年暖冬,大寒當天其實挺暖活。
2016 年 1 月 24 號,是新思惟論壇「從專業到創業」的活動日,台灣不小心被負北極震盪掃到,導致冰箱都還比較溫暖。這種對台灣平地來說的天殺低溫,沒有超高報名費 熱情的學習之心,學員是絕對不可能把台大集思的 300人國際會議廳由第一排搖滾區往後排塞滿的。(橙編按:請見會場縮時攝影)
身為一個鄉下小農婦,為什麼願意來參與這樣的活動?
先說結論。若,這個時代給了我們農民一個做為「定價者」的機會,時機到了就該好好把握。
過去,農產品的銷售,在市場、產地兩方資訊完全不對等的時空下,農民只能將農產品交由他人訂價,因此,若要獲取較高額利潤,只能等待市況好的「時機錢」,消費者要認識到農民,大概就像用肉眼找尋植物氣孔細胞那麼簡單 XD
後來,隨著網路興起以及 2G 手機通訊設備的普及,高品質農產品確實藉由口耳相傳,帶給了農民較高的利潤。但,如同玉衡中醫診所廖院長所說,口碑場很重要,卻很容易在效果出來前先餓死,因此,那時候的農產品,要藉由網路推廣,廣泛度確實較低。
直到臉書、3G 智慧型手機的興起,農產品銷售的模式,才真正開始了板塊位移。越來越多農友,藉著這些網路工具,讓消費者更容易認識到自己,甚至有了直接面對面和產地參觀的機會。這次的論壇名稱「從專業到創業」,但對於已然身為創業農民的自己來說,比較貼近「從創業到高峰」。
但,只是把農產品拍照上傳就會有人主動和自己聯絡嗎?怎麼可能!這次論壇的最大收穫,就是能將講者們一路奮鬥的過程,匯整並轉為合適自身。如同小志志醫師所說:「每個人的過去到現在,沒有任何一塊磚是多餘。」當能意識到自己其實就是「個人人生著作」的作者,便會開始打造個人品牌,他人無法複製亦不會消失。
如何做才能將農產品順利藉由網路販售?自己簡單歸類三個部分:
1.「品質」是最好的服務
台上講者,皆具有同一特色:至少一個領域的高度專業。蘇一峰醫師被國際高度認可的醫學研究;廖浩欽院長燒掉好幾台點鈔機的青黛膏;楊斯棓醫師永遠充滿梗的高超演說技巧;過去外科醫師的紮實訓練,蛻變為小志志醫師作品的強大後盾;魏姐張羅旗下不同餐飲品牌的管理;486 大哥找出商品與消費者連接點的推坑能力;以及蔡依橙校長無人能及的專案規劃。
對於一個農產品生產者而言,最大的專業只有一個:如何做出好品質。對消費者而言,品質是最好的服務,也是願意持續支持的最簡單理由。沒有好產品,再會行銷也只是一次性消費。
2.做好作滿
一次的成功是幸運,那十次呢?蘇醫師屢屢在國際上獲得殊榮,就是實力;為了將那反核的火鳥魂燃燒全台,楊醫師自費環島演講,開始拼圖、完成拼圖,到現在的演講邀約需半年前敲定,直接證明沒有熱情的演講,不值一聽;人生不是單行道,每一個轉角處都有光景,小志志醫師不斷累積作品,成為高人氣全職作家。
同樣地,雖說季節影響農產品品質,但盡力維持其穩定,讓消費者每次訂購拿到的商品不會有過大變化。當消費者肯定自己,進而更能感受到身為專業農民的職人堅持,農產品的意義也就更上一層。
3.跨領域多元化發展
單純地僅在自身專業發展,除非沒有其他人願意跨入,不然,我們不會知道,何時會有下一台達文西手臂取代自己的位置。而講者們皆以不同的多元化發展,增加自身價值。
蘇醫師由微電影招生到報紙醫學專欄;廖院長乾癬治療由部落格到 YouTube;小志志醫師連結部落格、臉書和出版品的醫學衛教;發現茶陳翊榮老闆、Juice Clinic 曾宣靈老闆,從零開始整合產品、通路、行銷;昕園農場經營者林宏燦、張子誼夫婦,跳出農業的窠臼,向外尋求另一種可能;蔡校長將跨領域的教學做得淋漓盡致,受人尊敬。
跨領域的學習發展,除了能轉移自身部分心思,避免忙碌扼殺熱情,還可能藉由各種連結激出的火花,創造不同於以往的產品價值,進而找出更多產品的目標客戶。這不正是楊醫師常說的 from collection to connection。
其實,令自己感到驚訝之處,是楊醫師跨界聽講,聽到連台大園藝系的系友座談會都來了。認真到還問我「蟹足管」是這樣寫嗎?(其實是種草莓苗的穴植管)這絕對要感謝楊醫師活動當天 cue 了我兩張面部猙獰 照片,這份大禮的感恩回饋。(九十度鞠躬)
當日活動,最感動的就是魏姐 20 分鐘,完全是這幾年來,自己和另一半的投資金額放大版 寫照。遇到挫折時,我們也會失落想放棄,支持我們的就只有堅持,因為知道走在正確的方向,不管再難,跪著也要走完。(而且,還偷放洋蔥小故事,果然是餐飲集團。)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