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林口長庚醫院 內科 張哲慈 醫師
遙想當年新思惟光明頂
台下的朋友大家好,回想多年以前,我也曾經因為蔡依橙校長與新思惟團隊的促成,跟大家一樣坐在台下,聽著各路高手講述自己的成功經驗與心路轉折,回想當時,可說是各路高手齊聚新思惟的光明頂,讓聽眾可以從中汲取自己所需的養分!
當年在下一直思索著,如何利用既有的中西醫學訓練,把握機會培養跨領域的能力,進而完成整合中西醫學精華的夢想!
不因 1 % 的困難,放棄 99 % 的機會。
當年的蘇一峰醫師身處在資源不足、條件欠缺的公家醫院,努力深化自己的論文質量,不因為百分之一的困難,而放棄百分之九十九的突破機會,終於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被全球學界看到,在證明不單純是運氣好的同時,自然也被普及度極高的媒體看見,逐漸走向多方突破、多方發展的道路。已經如此優秀的他,還來到新思惟的相關課程繼續精進自己的能力,這樣自我要求要別人如何跟得上!
不斷突破,藉差異化找到出路。
當年的廖浩欽醫師,在發現骨科不符合自己的生涯規劃時,毅然決然地重新從中醫減重出發,在那個中醫多在從事針傷推拿的年代,開啟了自費減重的藍海市場;當大家陸續追隨他而把藍海染紅之際,又跳入門檻更高的乾癬治療,在尚未被減重紅海染紅之前,瀟灑的航向更寬廣的乾癬藍海,其眼光精準,藉由差異找到出路的能力,令人多年難忘!
醫學訓練可以是絆腳石或墊腳石
楊斯棓醫師與劉育志醫師在完成自己的醫學專業訓練,從事醫療服務之餘,不斷深化自己原本的能力和興趣,前者使醫師與專業講師的兩種身分完美融合;後者更是成為醫師作家專職寫作創作。讓人省悟專業訓練或許是一種馴化,使人關押於牢籠內、深陷於死井中而不自知!
不過,蔡依橙校長與兩位醫師,也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,在經歷過台灣的專業醫學訓練後,讓人做事符合邏輯性、能使時間的利用有效化。所以如何不讓專業訓練成為自己絆腳石,而是使其成為自己的墊腳石,實為有志於跨界的人慎思!
從零到一,絕不浪漫。
真正想砍掉重練的人,也從光明頂上的翊榮、宣靈、宏燦子誼夫妻、幸怡姐、延昶哥身上學到:「從零到一的辛苦,絕對不是一件浪漫的事!」由於沒有所謂過去的專業訓練來依靠、來墊腳,你所憑恃的除了興趣之外,還要加上一股不怕碰壁的傻勁與毅力,畢竟不是看看 AV 就可以變男優的!
一直以來,私以為若能夠完成中醫與西醫各自的完整訓練,就已經比很多人多了許多藍海的機會?聽到斯棓一句:「越早離開才是越強的!」竟觸動心弦而使我心頭一緊!難道我已坐困於牢籠死井裡?
總有一天,夢境成真!
蔡依橙校長實地剖析在台灣成立醫院之大不易,更是將成立中西整合醫院的空中樓閣幾近敲碎?促使自己體認到自己跨界度的不足,必須要對於政、經、法的不同部門更加熟稔才是,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能成就現在站在台上的自己,所以十分感謝蔡依橙校長與新思惟團隊在當年的典範呈現。
喂!還不趕快起床,以為睡覺做夢就能跨界、就能從專業到創業嗎?還不如趕快寫寫 1 月 24 日參加新思惟論壇的心得,先賺個一千元禮券還比較實際!
唉呦!還不夠格站上新思惟論壇,不可以先做做夢過乾癮嗎?
更何況,我在睡夢中已經把心得寫完了!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