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 新思惟國際 下的所有文章

2016 / 1 / 8

[課前問答] 返鄉務農,並非浪漫的事。

 

作者:張子誼林宏燦(昕園農場)

 

 

07

 

 

問:如果我想轉職當個(兼職)農夫,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早學習準備,或是更快速的認清這個職業呢?(病理科住院醫師)

 

答:

 

(張子誼)

先交朋友,跟著一天甚至一週一個月從旁觀察工作現場的生態,甚至充當實作的小助手。農婦務農之前在營造業,行銷公關背景的女性要進入以男性為主的營造業是非常吃力,我當時的大老闆把我放生(誤)安排到不同部門見習,從業務品管實驗室到工地現場,放生了 9 個多月從台灣頭跑到台灣尾,工地現場最高去到海拔 2500 公尺,最低去到地下室 5 樓,這是我在營造業從零開始的經驗。

 

(林宏燦)
我認為,從醫學轉換到農業,在知識上並不難,比起人體的生理學,植物的生理學相較單純許多。但最重要的是,你要先釐清自己的動機與條件:你是否有地?你是打算走生產獲利路線,還是休閒路線?若是後者,沒有經濟壓力,那怎麼玩都無所謂。

 

但如果你想靠這一行謀生,那麼農業就像製造業一樣,要面臨的是血淋淋的競爭。成本、良率、效率,甚至是物流金流、個人品牌、客戶服務等,要克服天候因素、要面對同品項的擠壓,不同品項的對打,甚至還要面臨國際競爭。

 

農業有許多種路線可選擇,有賺錢也有賠錢的,在我的認知裡,要跨進來並不困難,前提是你要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。但如果真的沒什麼概念,那或許,找個人帶你到產地走一走,從露天到設施,從雜糧到蘭花,如同醫師的培訓過程一樣,每一科都要學,最後再來挑一樣你擅長的。

 

非常歡迎對農業有興趣的校友來農場參觀,來體驗媒體口中的返鄉務農的真實面。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6 / 1 / 8

[課前問答] 理想給人動力,現實成就體系。

 

作者:蔡依橙 醫師(新思惟國際)

 

 

PATI_20151212_0753_300dpi

 

 

問:

  1. 對於醫院的二線科系(例:放射科),傳統上是與臨床科合作並依附在醫院體系下生存,但也因此交出了訂價的權利。若是想繼續在此專業上發展,並且獲得更多自主性與不可取代性,是否有些可能的方向呢?(國外醫院放射科,有些有門診訓練,甚至開始病房服務,但也會落入與臨床重疊的部分)
  2. 若是除了本科專業以外,在興趣發展上若與本科專業關係不相關,是否值得發展成另一塊副業,或是進一步成為主力呢?廣博與專精的取捨,在這方面的思考策略上,是否有實例呢?(影像醫學部住院醫師)

答:

放射科的獨特狀況

 

其實,交出定價權不是因為「跟臨床科合作」或「依附在醫院體系」,而是因為台灣的法規與健保。健保說你做電腦斷層就只能付 4560 點,你就只能付 4560 點。這沒辦法。

 

至於你的薪水的定價權,除了健保給付卡住之外,另一個就是台灣醫療政策,對於可執行業務以及「醫院設立」做規範的原因。當醫院有這張特許牌,競爭者少,議價能力就強,你的專科牌競爭者多,議價能力就弱。

 

在台灣,跟新加坡香港不同,不是你想買機器就可以買(參考下面兩篇文章),也不是你想設醫院就可以設,那是一個非常綿密的政治醫療控制機制

 

至於獲得自主性,以個別放射科醫師的角度來說,是很有可能的。
閱讀更多 »

2015 / 10 / 14

《從專業到創業》研討會設計概念

 

策展人:蔡依橙(新思惟國際)

 

 

MECO_20150412_126

 

 

在上次的《新思惟論壇:跨界》中,林之晨創辦人曾提到:「不論景氣,其實每年台灣大約都有 10 萬家公司被創辦,這數目從過去到現在,差異不是太大。」

 

那為什麼,這幾年「創業」這議題這麼熱?連醫師、律師、工程師,這些過去被認為給大公司請就能領高薪的行業,也都對「創業」議題熱衷?

 

經過觀察與思考,我認為其原因有下: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5 / 10 / 13

返鄉務農,並非浪漫的事。

 

講者:張子誼林宏燦(昕園農場)/ 導讀:蔡依橙

 

 

couple

 

 

因緣際會進入農業

 

原本擔任防護員、EMT 的林小胖,退伍後參加了政府的漂鳥計劃,並在幾位前輩的帶領之下,申請了溫室補助,經營起自己的農場。雖然在雲林務農,但小胖透過網路放大社交圈,巧妙緣分之下,結識在營造業工作的張子誼。

 

子誼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務農,但經過多次求職,發現中南部的薪資行情與工作條件,實在對基層勞工並不友善,遍尋不到理想工作的狀況下,只好硬著頭皮跟著林小胖一起分擔農務。

 

才發現,農業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2015 / 10 / 13

理想給人動力,現實成就體系。

 

講者:蔡依橙(新思惟國際)/ 導讀:蔡依橙

 

 

meeting_20140729_01

這張我(蔡依橙)看起來太肥了,一定是廣角鏡頭邊緣變形的關係!XD

 

 

說理想,會被討厭,所以

 

實習與住院醫師時期,我總有許多想法,在現有的狀況中,發現許多其實顯而易見可以改變的細節,以及深層價值與大方向的調整。因為我總相信,同樣要完成工作、同樣發展自己的醫療生涯,我們只要用對的方法作,就能在既有的臨床工作之上,整理出傲視全球的成績。

 

漸漸的我也發現,在權力結構的底層,說出自己的理想,是被人討厭最快的方法。因為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太少,台灣社會又是個重資歷、頭銜大於本質的環境,我們很少去聆聽「這個建議可能帶來怎樣的未來」,而多數時候會去關心「這個建議是不是他有什麼陰謀」?所有的建議,由一個人微言輕的基層員工說出來,都非常刺耳。

 

所以,我決定「少說、多做」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