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蔡依橙 醫師(新思惟國際)
問:
- 對於醫院的二線科系(例:放射科),傳統上是與臨床科合作並依附在醫院體系下生存,但也因此交出了訂價的權利。若是想繼續在此專業上發展,並且獲得更多自主性與不可取代性,是否有些可能的方向呢?(國外醫院放射科,有些有門診訓練,甚至開始病房服務,但也會落入與臨床重疊的部分)
- 若是除了本科專業以外,在興趣發展上若與本科專業關係不相關,是否值得發展成另一塊副業,或是進一步成為主力呢?廣博與專精的取捨,在這方面的思考策略上,是否有實例呢?(影像醫學部住院醫師)
答:
放射科的獨特狀況
其實,交出定價權不是因為「跟臨床科合作」或「依附在醫院體系」,而是因為台灣的法規與健保。健保說你做電腦斷層就只能付 4560 點,你就只能付 4560 點。這沒辦法。
至於你的薪水的定價權,除了健保給付卡住之外,另一個就是台灣醫療政策,對於可執行業務以及「醫院設立」做規範的原因。當醫院有這張特許牌,競爭者少,議價能力就強,你的專科牌競爭者多,議價能力就弱。
在台灣,跟新加坡香港不同,不是你想買機器就可以買(參考下面兩篇文章),也不是你想設醫院就可以設,那是一個非常綿密的政治醫療控制機制。
至於獲得自主性,以個別放射科醫師的角度來說,是很有可能的。
有些人說,臨床科會搶啊,像是心臟電腦斷層,很多醫院做自費,是心臟科醫師打報告。
但我們在台中榮總時,因為心臟影像的施作,是從流程開始注意,所以影像品質與診斷力特別好,加上我們給的建議很清楚,檢查與報告速度快,疑難雜症我都在檢查結束後第一時間聯繫,後來心臟科與心臟外科完全不想自己打報告,大量的疑難雜症都轉介來。
因此,臨床醫師更能專注解決患者問題,我們也獲得許多全世界都沒有的經驗,出版書籍(中國與台灣均有)、撰寫論文、打開知名度後,獲邀主持國際 guideline。
重點在於,作為一個放射科醫師,我們有沒有把自己的本職學能學到其他臨床科醫師追不上的程度,我們有沒有提供患者與臨床醫師價值。
如果有,就不用擔心人家吃你的飯,如果沒有,他們自己作跟我們一樣好,或甚至比我們還好,當然飯就被人整碗拿走。
本科專業以外的興趣
我從本科發展到業外的過程是:
- 先由放射科專業開始,把心臟電腦斷層業務做起來。
- 然後把手術後心臟電腦斷層業務做起來(我們可以不需要知道病人開過什麼刀,直接掃描,連患者本來什麼疾病、接受什麼手術、現在為什麼有症狀,都一次說明)。
- 最後是周邊血管電腦斷層、困難的穿刺切片、介入性技術等。
做到這種程度,國際演講就接不完了,然後我開始鍛鍊自己的簡報與演講能力,加上在國外主講工作坊的示範經驗,讓我理解到「互動實作」該怎麼做效果最好,這些能力,後來便成為新思惟國際的核心,用學習效率甚好的簡報、演講、研究、個人品牌等課程,協助更多年輕醫師走向國際。
重點在於,我們的第一核心專業做起來,讓我們看到 local 到 international 的不同視野,然後迅速的發展第二核心,並與第一核心一起產生加成作用。
做什麼,都認真做,而非玩票性質,一定會有結果的!
問:
- 新思惟如何做到秒殺課程?(醫院行政人員)
- 本身主要從事臨床急診業務,偶爾會幫醫療人員上醫療相關課程,但是臨床醫療尤其是急重症醫療已經被健保壟斷,而醫療課程也都有人辦,一般醫療人員大多參加院內自己辦的課程。請問如果想發展這部分,不知道講師有什麼建議?(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)
答:
秒殺課程
要讓課程秒殺,有兩個方法:減少供給、增加需求。我們使用後者。
減少供給的方法,包括:減少實際開放名額;提早宣傳並行銷開放報名時間,使報名集中,瞬間額滿。但這兩種方法我們目前是沒有使用的,因為與我們的核心價值有違背。
「減少名額」,就只為了秒殺。這樣其實並不是替參加者想的。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價值,讓越多有興趣的人,創造越多價值,那當然越好。提早宣傳「我某某天要開報名喔」,當然很容易讓潛在參加者集中,但你想,有工作的專業人士,一來忙碌、二來有自尊,何苦給人製造壓力與痛苦。
減少供給的這些操作技術,在單次賽局或少次賽局可以用,對於增加短期曝光度與討論熱度,的確有其效益。
因為我們想建立的是長期關係,思考上,就要用長期賽局來考慮。
所以,我們用的是「增加需求」的方式。也就是貨真價實的去打造課程:我們應該提供怎樣的技能增進,能給學員的人生帶來改變?是一場穿透力高的簡報、一場鼓舞人心的演講、一個有效的網路個人品牌、開始寫出人生第一篇論文?然後根據學習心理學,以及我們的專業,去打造出最有效率的學習體驗。
我們早期的課程並不是秒殺的,也有賣到一個月沒賣完的 (淚) 但隨著早期學員的成績,逐漸被看到,同事們看到隔壁辦公桌的同學,論文也發表了、獎金也領到了、演講邀約也多了、還有飯店商務艙與演講費,逐漸的就會相信,新思惟的課程真的有用,是非常划算的投資,投資自己,當然是越早越好。
我們選擇這條比較辛苦的路,不推銷、不強迫,慢慢的把路走出來。
急診課程
急診的繼續教育在台灣,形成很有趣的小產業,不過這塊非我專長。
一般來說,課程要超越區域限制,最重要的就是高品質與創造價值。但說實在的,CPR 或 ACLS 課程,上得超級好的,跟上得普普通通的,對臨床醫療人員產生的價值並不多,在急救相關價格都被健保固定的狀況下,個別醫護人員並沒有動機花更多的錢,去追求其他團體更好的課程。
也就是說,他 ACLS 再標準,急救再高效,薪水也不會多一元。非自由市場,並帶有特許與地盤的競爭特性,實在不是我擅長的領域。還是請您請教在急救繼續教育領域已經成功的高手們吧!
問:想請問校長,在專業上達到一定程度,想要創業的原因是什麼?當初如何能下定決心離開原本的專業,進而開創新思惟這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領域?(兒科部主治醫師)(牙科部總醫師)
答:大哉問。請參考下面這篇,裡頭的「Q:為什麼想離開醫院,出去作呢?」
如果您需要更完整版的心路歷程,我一路走來的心情都寫在「關於作者」這邊,從一個住院醫師,變成主治醫師,變成國際學會顧問,變成兩家醫院的主管。意猶未盡的話,歡迎參考「新思惟網路講堂」,裡頭有更多年輕醫師提問,我也一一仔細回覆。
若仍有進一步問題,歡迎在活動當天提問,我會盡力答覆。另外團隊研究更是醫學研究的更重要一環,團體戰才可以獲得最好的效益。
問:在創業的過程中,會遇到無數的困難,自我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蔡校長閱讀無數,冒昧想請您推薦三本書,可以給我們許多人生經營的正確概念。或可否推薦影響自己或創業過程最深的影片或人物,提供學員有機會選讀?(人壽業務襄理)(高階護理師)
答:
人生經營最推薦三本書
網路資源與人物推薦
至於推薦理由,就都在以上的連結裡頭囉!
問:
- 請問蔡校長,學習成為好員工之後,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開拓者嗎?(流浪醫師)
- 如何有效率的打破醫師 / 受薪者的玻璃心,讓他們快速脫坑?(財務顧問)
答:
先成為好員工,才成為開拓者?
如果你問我的話,我會說「是」。當然這裡的「好員工」,並不是任勞任怨至死方休的那種。而是能夠把系統內該我負責的任務,做好做滿,甚至還超乎預期!
在這個過程中,你將學會專業技術、人際互動、有效溝通,也更理解人群是怎麼運作的。人們為什麼尊敬他人,其要素是什麼?我們為什麼會為這些事情買單,而非那些?怎樣的隊友令人想要合作?怎樣的問題其實是領導人自己造成的?
懂了這些,才能真正懂得社會運作的原理,也才能真正作自己人生的主人。以我來說,今天新思惟看似與臨床醫療不同,但如何分配資源?如何執行專案?如何有效收集資料?如何領導團隊?如何危機處理?都是我在醫療體系中,當「員工」時學會的!
以下三篇的各種領悟與分享,如果不是當過工作強度這麼高的「員工」,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機會能讓我學會這些。
如何協助受雇醫師快速脫坑
不確定你想推他們到那個新的坑?XD 是創業嗎?是開業嗎?改用其他專長吃飯嗎?
我覺得最簡單的,應該是推他們去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,嫌錢少但肯吃苦的,推到薪水照業績比例算的私人醫院;嫌研究壓力大工作累的,把他推到診所去;嫌基層工作沒有深度沒有成就感的,把他推回可以做研究寫論文的醫學中心!大方向的話,建議進一步閱讀以下三篇:
還是你說的是「新思惟」這個坑?唉呀別這樣,這個坑我朋友做的,不錯啦!繼續待在坑中甚好!XD
問:對還在公司工作的工程師,想創業的話,最需具備的創業技能為何?如何學習?(科技公司技術經理)
答:跟我當年還受雇的時候一樣,以下是建議的自我鍛鍊方向。
看透這世界的能力
去一家咖啡廳,天啊,一杯手沖咖啡賣 280。請思考,他們到底賣什麼?是賣裝潢、賣咖啡還是賣體驗?
不要滿足於簡單的結論,繼續追問下去。
賣裝潢?那為什麼這樣的裝潢大家買單?因為客人笨嗎?客人不笨吧!太多的店,有華麗裝潢,但生意不好啊!如果你真覺得是裝潢決定一切,那你敢不敢在隔壁也裝潢一間來賣?如果不敢,為什麼?
賣咖啡?但加了糖跟牛奶之後,你真的分得出咖啡好壞嗎?跟一杯 35 元的 7-11 咖啡,差別在哪裡?這個差別值得這價格嗎?賣醒腦?那喝韋恩咖啡、伯朗咖啡就好?何必來這花 280?同樣一杯有咖啡因的水,為什麼他可以賣這個價格?
賣體驗?所以構成體驗的要素是什麼?是專人服務?是磨豆香氣?是手沖表演?是尊貴感受?為什麼只有這家生意好,這些都很容易學啊?為什麼沒有人複製成功?
不管是買一台筆電、一台吸塵器、吃一頓飯、喝一杯咖啡、上一個課程,請仔細的去拆解其「價值鍊」,創造了什麼價值?收了怎樣的價格?客人為什麼持續來?最脆弱的環節是什麼?
強者思維、右派思維、經濟學
這個簡單,看書看影片聽音頻就行。以下介紹。
問:
- 原本的專業無法單打獨鬥,需要大量其他 facility 跟人員 collaboration,如何切割出自己的戰場?(藥廠醫療顧問)
- 在與人合作當中,總是有多犧牲一點,可以多成就一點的想法。但怎麼樣才能在犧牲與自我成就與定位中,找到平衡與出路?(建設公司董事長特助)(運動練習場負責人)
答:
無法單打獨鬥的專業
這不就是在說放射科嗎?XD
放射科這種自己不能成科,靠跟臨床醫師、體檢病人、患者轉介互動,才能生存的,其生存法則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:藉由大量的連接讓自己穩固,藉由大量的連接產生紅利,藉由大量的連接讓自己不可取代。
大量的連接要建立,就包括互利互惠的合作,以及令人信任的專業服務。
同學,你跟我同事過耶,應該能理解,當我們今天持續快速的提供高品質的合作與服務,用專業令人尊敬,在大量連結與互動中,持續堅持自己的價值,講道理多溝通,其實戰場還是很大很廣。
戰場包括:被挖角跳槽、在國際學會扮演重要角色、成為人人想合作的對象,到這種程度,個人品牌也起來了,就處處都可以是土壤,處處也都可以是戰場!
犧牲到什麼程度才行
要決定犧牲到哪裡,先要解決的是:你最在意什麼?
例如說,本來是當助手要學介入性治療,結果被凹前一天要抄病人抽血 data,甚至教沒兩台,就被凹自己開一間先 prepare。
如果我是想過輕鬆生活,認為教學是別人的責任。那我就會很生氣!「應該是你要先教我全部的手術,你要把資料準備好來教我,而不是利用我啊!」
但我是想學會介入性治療的「全部」,所以我一點都不介意。當我自己抄病人抽血 data 時,我才知道,原來很多時候病房會忘了抽一兩項,前一天做,我才有機會請病房補抽;醫院的 HIS 系統看似有資料,但日期很容易搞錯,你以為 PT、aPTT、platelet 都是好的,結果卻是三個月前的 data。
這過程中我學會了,自己病人自己顧。後來我當主治醫師,全部的 data 都自己抄自己看,並設計自己的專用表格,加速術前規劃,連上一次做卡在哪裡,這次直接跳過陷阱,上次用了哪些管子,這次預計用怎樣的器械,我都會寫好。
當我被主治醫師叫去隔壁自己先 prepare,我知道,這也代表做事被肯定,雖然少了能在前輩旁邊看的機會,但我能開始作一些事情,真正去理解問題會出現在哪裡。
這些經驗,後來不但讓我成為一個下午 1:30 – 5:30 四個小時能做 5 台的快手,幾乎沒有延遲下班過,也讓我成為臨床醫師喜歡指定的合作對象,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極限,我也知道每個可能出問題的環節,說到做到不延遲。
這些認知,讓我更有勇氣離開原本訓練的醫學中心,因為我知道,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服務,我是沒問題的。所以,如果「犧牲」對你的「長期目標」有幫助,就當作練功,把他做起來。不用太在意短期的損失。
問:從專業到創業的過程之中,如何與另一半討論(如家庭、孩子、財務等面向),然後做出創業的決定呢?(感染科主治醫師)(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)
答:
減少「溝通的成本」
結婚後,剛開始婉君是在另一家醫院上班,每天兩個人到不同醫院工作,晚上回來也晚了,吃飯的時候也累,要把上班的情況與委屈說清楚,好困難。這時我意識到,溝通有「時間成本」以及「情緒成本」。
後來,我就用研究計畫的人事費用,聘請婉君當我的研究助理,來收集資料、處理同意書、負責各種行政事務。過兩年,因為太多前輩請老婆來,都是蓋印章掛名領錢,而非真的做研究,把這條路搞爛,被國科會規定一等親不能當助理,我就改請老朋友蔡瑋琳醫師,用他的研究計畫處理這事,也讓婉君處理我們一群年輕醫師共同的行政事務。
在同一個地方工作,你的委屈她知道、你的成績她明瞭、你的情緒她看到,許多困境與可能的出路,便能互相理解。省去溝通的時間與情緒成本,用「新世紀福音戰士」的術語說,就是「同步值」大幅上升。
所以,當我決定要離開待了十年的訓練醫院時,婉君第一時間就同意了。
現實財務問題
至於財務,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,要非常現實的去面對。我準備的現金水位是三年,小孩教育不影響,但大人要清貧的過。更多細節,請參考以下兩篇文章:
問:在創業之路如何思考「永續」及「社會回饋」兩個概念?社會企業可能的創業模式?(高階護理師)(社工員)
答:我的概念可能與您期待的回覆,有所不同。
首先,我不認為有「永續」企業。其次,我認為刻意去區分「社會企業」,其實只是頒發道德徽章而已。真正運作良好的企業,只要不是掠奪、獨佔、特許型的事業,其本身就有「社會回饋」的意義。
永續企業
就拿 HTC 當例子好了,從代工走到品牌,成為台灣之光,他們也一定想永續經營啊。但誰知道 Android 市場改變這麼快速。
如果你對 HTC 的雪紅阿姨有意見,認為是她個人的問題,那我們看看 Nokia 好了!在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前,Nokia 完全有「永續」的樣子,機器帥氣、耐用、符合人體工學。才沒幾年,整個世界卻瞬間變成 iPhone 與 Android 的天下。
這是個公司活得比人短的年代,世界變化太快。我認為,「公司」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資源集合,我們有緣相聚,該給的給,該分的分,該教的教,真正做到「自由人的自由聯合」。
哪天,世界有變,咱們走不下去了,就原地解散,照勞基法給,行有餘力再多一些,好聚好散,互相祝福。
我真正期待的,是新思惟曾經做過的事情,對台灣一代人有影響,受新思惟影響的學員、伙伴、同仁們,繼續開枝散葉,傳遞「新思惟」,這樣就很好!
我們這裡講的是「公司永續」,如果您說的是「生態永續」,我想,減少浪費、垃圾回收、避免消耗地球資源的商業模式,這是比較簡單就能做到的。
社會回饋
用這樣的想法思考,我認為,只要能給學員創造價值,讓他們自己更閃耀、他的家人因此有更好的生活、他的孩子有個更好的爸媽可以學習,這就是社會回饋。
而我們做事的嚴謹與細節,會給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仁們帶來正向影響,萬一新思惟真走不下去而結束,他們到其他公司工作,或自己創業時,在新思惟鍛鍊出的精準觀察力、深刻思考力與全面型的謀生能力,讓他們能持續養活自己的家庭,對我來說,這就是社會回饋。
社會企業
馬英九總統盛讚頂新,在中國功成名就後,願意鮭魚返鄉,協助台灣發展。請問,他們是不是有社會回饋的社會企業?
頂新魏家經營的味全,林鳳營現在買一送一,超低價買到超大桶,嘉惠民眾。請問,他們是不是有社會回饋的社會企業?
或許你認為不是,因為頂新魏家形象惡劣,他們求的是自己的生存,是股東的權益。那我們繼續下個例子。
義美長期因政治立場不同,發展不順(這裡與這裡),但食安風暴之後,人民才發現義美一直有自己的堅持,也持續幫助台灣社會,請問,他們是不是有社會回饋的社會企業?
或許你認為是,但事實上,從公司結構來看,義美跟頂新其實並無不同,都是「股份有限公司」,有股東、經營層、員工、消費者,賺錢後,也是一樣把盈餘分配掉,或者再投資。
我舉這些例子,只是想說明,「社會企業」的定義很模糊,很多時候會流於道德徽章,以及嘴上理想。我相信的,是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,不走特許掠奪路線,讓這其中的每個參與者,從消費者、顧客、小股東、員工、經營層到股東,都蒙其利的模式,就是好模式。
問:目前有眾多醫界雙修法律的朋友,很希望了解實際跨足法界執業的醫師們現況如何?是否面臨哪些機會或困境?(小兒科醫師)
答:幾個我的律師朋友們跟我分享的事實,整理如下:
- 醫師轉律師有賺到寬裕收入的,都很早出去,耕耘二、三十年,這些前輩很低調,但已經在機構院所形成品牌。網路上也不太活躍。多數是幫醫院、醫師這邊的,走煽動家屬濫訟濫告的,就算有也超級低調,不然以後沒辦法面對自己的老同學。
- 醫師讀法律的多,但真執業並放棄臨床醫療的,非常少,因為人家不會因為你讀書有牌就買單,而建立一個醫療律師品牌,需要的時間很漫長,尤其現在已經有很多知名大律師專門做這領域的時候。你繼續看診就有錢,那邊則是從零開始,茫茫前程,正常人都會選擇繼續看診就好。
- 律師界也貶值得很嚴重,現在剛拿到律師牌的年輕人,找知名事務所實習的機會非常不容易,進去實習月薪僅兩萬多,拼命工作,上司賞賜升正職,恭喜喔,月薪三萬。實在非常辛苦!
- 當然,成功的律師也很多,月收入倍數於一般醫師,案源如雪片般飛來,專接大企業指定委託的困難公關案件等。但是,做到那種程度,所需要的努力與人格特質,其實你拿來當醫師、作業務、賣雞排,都會成功的。
追蹤新思惟國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