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/ 1 / 30

機會來了,準備接球!

 

作者:立信人力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官逸軒 先生

 

 

01_innovarad_YH_Kuan_PROS_20160124_155

 

 

首先很感謝能夠參與邪教 新思惟的創業論壇,看到許多網路上的名人真的不虛此行!

 

對於整個活動安排的細膩度讓我印象深刻,入場即依照號碼領取論壇資料,讓參與者絲毫無入場塞車的無奈,此外,不知是否主辦單位精心安排還是我太敏感,在活動即將開始前似乎透過燈光明暗提醒與會者,如同在音樂廳聆聽演奏一般,真的是太神奇了。

 

以下,則針對比較深刻的講者分享自己的心得:

 

 

蘇一峰醫師:別因 1% 而放棄 99%

 

這社會中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,佔了多數,尤其在台灣,許多人都用酸葡萄心態來看待事物(包含我,真是有待修行,更因如此而要去耕耘自我,如蘇醫師說的別因 1% 而放棄那 99%,當 99% 的人都給你個讚,何必管那 1% 呢?當然有時候需要透過迂迴戰術來征服敵人,用自己的實力讓對方啞口無言。

 

 

廖浩欽醫師:化動機為動能

 

開場的點鈔機影片讓大家都為之一亮,但這在創業中很重要,動機,無論是想賺大錢,想改變社會,想拯救世界,動機這兩個字就是創業的動能。

 

創業的辛酸只有實際創業才能夠了解其中的甘苦,我曾經與家人經營飲料攤,雖然是小生意,但才做了三天,一家子就在討論是否還要做下去,可以想見,沒有足夠動機是無法讓你跨越創業高牆的。

 

而廖醫師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,始終保持著對於產業變化的敏銳度,這點也值得敬佩,許多經營者在穩定的營業額中,往往流失觀察產業變化的好奇心,等到壓垮產業的最後一顆大石砸下就為時已晚。

 

對於經營者來說,創業的動機是持續經營的動力,而敏銳的觀察則是事業延續的命脈。

 

 

楊斯棓醫師:持續更新「自產品」

 

會參與新思惟就是因為楊醫師的推坑 口碑,從反核環島演講開始一路看著楊醫師的演化,他把個人能力內化成經營事業的基礎。也許有些人認為無本生意(環島砸了上幾百萬)本來就相對容易,但值得注意的是,楊醫師在環島過程中已經無形中經營他的知名度,也許這不是本意,但這卻是反核善行的自然反饋,去比較剛開始環島演講的內容再跟現在比,就可以知道楊醫師把他自己這個「自產品」更新到不知第幾代,也讓那些沒兩把刷子的知難而退。

 

 

劉育志醫師:砍掉重練的創業極致

 

 

02_YH_Kuan

 

 

劉醫師比較算是砍掉重練的創業者,在醫界已經有不錯的資歷與地位,但他穩紮穩打的規劃,要求自己達到穩定寫作產出才轉為全職作者,代表真正的創業不是一股腦兒投入就會成功,而是要深思熟慮。而創業如劉醫師所言,最難過的往往是家人這一關,有家人相挺,再辛苦都可以吞下去,家人不相挺,則比任何創業面對的壓力都還令人灰心。

 

因此創業是要去比較機會成本的,砍掉重練的代價不是人人都可以負擔,尤其醫師轉業面對家人認同是比其他人都還困難的。

 

 

陳翊榮 / 曾宣靈:修正人生道路要趁早

 

此兩位講者算是早早就從醫師這條路轉彎了,發現自己的創業道路而投入,這樣的勇氣值得學習。

 

然而創業不是大家想得這麼簡單,有錢有產品就會賣錢了,從初期的軟硬體設備規劃,到員工與客群的經營管理都不是易事,此外投入資本的回收需要多少時間,這些都要精算,不然沒經過慎思就轉業就會如同煙火般,稍縱即逝,投入的心力與資金都化為烏有。

 

此外,年輕創業所付出的成本代價相對較低,隨著年紀漸長,創業所背負的成本代價是呈等比提升的。

 

 

張子誼 / 林宏燦:專業分工,互利互惠。

 

農場夫婦的血淚史讓人印象深刻,一旦頭洗下去就毫無退路,各種產業都有其中的專業與經驗談,創業往往處處碰壁,生存與陣亡只在一線之隔,但農婦卻從一條龍產銷中發現自身的不足,轉而專攻銷售與農戶合作。

 

這也在《羅輯思維》中聽過,各產業都想從頭包到尾,但貪心的結果就是獲利回吐,專業分工反而可以為雙方都帶來更高的效率與營收,留一口飯讓人吃,這點很重要的。

 

 

蔡校長

 

蔡校長的創業經驗讓人印象深刻,鑽研創業的可行性,從醫院進而到教育事業,跟許多講者一樣都是深度累積個人的能力再轉化為創業能量。

 

現在的醫療環境,在醫界中的不安、無所適從,讓許多醫者跳脫出舒適圈,進而尋求更好的未來。雖然常有人質疑新思惟是邪教,但不可否認新思惟在這兩年來給醫界帶來一顆震撼彈,希望未來新思惟可以推出更多課程與論壇,除了醫界人士外,更能夠成為一盞明燈指引夢想跳脫舒適圈的人們。

 

 

03_innovarad_PPT_YH_Kuan

 

 

追蹤新思惟國際